去非洲,算出人头地吗?
小的时候总被攀比考试成绩,长大后也会在交际圈子无形中被亲戚朋友比较工作地位。
尽管我们讨厌比较,但总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闲话。毕竟人始终群居动物,充满情感,具有社会属性,大多数人都不能够完全脱离社会去独自生存。
俗话说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谋求更好的发展,更多的收入,更高的社会地位。
如今,来非洲发展,不管是留在非洲,还是奋斗后回国,怎样才算是“出人头地”呢?
出国=“出人头地”?
在外务工,虽然与国内的朋友们慢慢的少了,断了联系,但“江湖”上总会有人谈论到自己。
非漂们没回国的未能参加的同学聚会:“我们班那XXX,在非洲发财呢,听说混得不错!”
非漂们回国后的参加的同学聚会:“你在非洲工作,那你一定赚不少钱吧?”
父母也经常会被亲戚朋友们谈论,“他家孩子在国外工作,真有出息!”
“出人头地”的定位,向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,除了自我评价,还有家人朋友的评价。
出国就真的像长辈们说的出人头地?朋友们说的混得不错?
驻外人心里清楚的很,出国=出人头地
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
驻外工作
在非洲工作的几个典型性工种,非洲国家大多都是正在积极发展的国家,贫穷与落后是世界给非洲贴的标签。
一个项目,总负责人只有一位,下面带领的是千千万万来非洲务工的大多数技术工种的工人,还有一小部分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的翻译人员。
也只有头部人才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薪。
还有一部分,在非洲工作几年,有了资金与人脉,看重当地的人口红利与庞大的市场在非洲创业的华人,他们大多看似“出人头地”,实际背后的所付出的心酸,又有几人能看到呢。
有很多人认为在非洲工作人员关系不复杂,节奏慢,但实际上,与当地完全不守时间的合作伙伴沟通,是非常头疼的事,加上还要与当地的官员、警察周旋,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轻松。
在非洲工作与大多数欧美国家、东南亚国家不一样,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生活、工作都不是很便利。
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,饭菜口味不合,在非洲驻外的人都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毛病就是寂寞。
实际上并不是出国光鲜亮丽,在非洲发展,是艰苦、寂寞的。
普通驻外人的养家糊口
在非洲务工,说实话普遍还是在15W上下,能够达到年薪30W的还真是20%的那部分人。
15W的年薪在国内并不算少见,也不是难以达到,只是相对来说在非洲赚这个钱的话,更容易存下来而已,毕竟生活开支小,很少有人情聚会方面的开销,房租这一笔大开销也能省下。
虽说,能存下大部分的工资,但实际上,这点工资在国内买房,仍然是困难重重,在二线城市,买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三房三口之家住,也需要准备50W左右的首付,这里就需要5年的时间。
年轻人,想着多赚点,买房买车,回国创业,苦等一个机会。
有家庭的,总会想着多付点首付,为还月供减轻压力,想着多存点孩子的教育基金,想着给父母多孝敬点零用,过好日子,一拖再拖,在非洲呆着,十年就过去了。
得&失
非洲与中国路途遥远,大多数在非洲的中企岗位,都是设立的每年一次的回国假期,少数是两次。
因为养家糊口,错过了陪伴家庭,孩子的成长,也放弃了国内灯红酒绿的生活,有的时候也会思考当初来非洲的决定到底是否是正确的。
很多人,带着抱负来到非洲,慢慢的却丧失了奋斗的信心,留在非洲没有归属感,回到国内怕不适应,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国内没有了竞争力。
在留与走之间,终日徘徊不定,深陷自我怀疑。
“出人头地”的荣誉在得到别人的认同之前,首先应该有的就是自我认同,这样矛盾的心理状态,又谈何出人头地。
年轻人,真正的出人头地,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,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,而真正的归属感、自我实现的需求,在于你的内心深处,对于自己命运的把控,因为你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。
接纳平凡的自己
小时候,梦想是做科学家的少年都已经长大,经历了社会的种种,或许有过一定的成功,但这背后更多的是一次一次的失败。
懂得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“科学家”,成为人群中的焦点。
也懂得了不是每个目标都能够通过努力去实现。
生活已经够难,我们应该学会与自己和解,学会与自己相处,接纳平凡的自己,努力地把平凡的生活过成自己眼中不平凡,最耀眼的样子。
不忘初心
不要忘记当初来的目的,也不要强加自己过多的压力。
坚持独立的思考、明辨是非,坚守本心。
接纳平凡,选择适合自己的道理,避免过度的功利心。
既要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,又不至于被现实所伤。
积极的工作生活,总有一天我们能做到自我相信,出人头地。